fbpx

Michael Craig-Martin

「他真的很有趣,他用簡單鮮明的顏色與簡單的生活物件去探討一些生活內容。」一位藝術投資顧問帶著一對夫婦逛展覽,婦人轉頭看著被改變的Andy Warhol 的番茄汁說道「但我不喜歡這幅!我比較喜歡原畫!」顧問臉色從容的回應「喔~我認同妳,Andy Warhol的番茄汁是經典的作品,不過他用兩個顏色將整體更直接的呈現出來,也是很好看。」「我覺得很像寶可夢的寶貝球」男子突然插入對話,顧問的臉細微的抽動了一下「不好意思,你說寶可夢的…」「寶貝球!」男子接著回答,顧問臉色依然從容的回答「喔!是的!它真的看起來很像,對吧!」這時婦人轉頭看著顧問說「妳真的覺得它像!?」顧問似乎經常面對這樣的問題,回道「當然!…」婦人沒有等她講完「我覺得一點也不像!」顧問微微笑的看著這對夫婦,然後看著對面的房間「我們去下一個展廳吧!」

Michael Craig-Martin 的生活歷程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與藝術觀念。他於1941年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,早期在華盛頓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學習藝術,後來在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獲得碩士學位。在耶魯,他受到當時極具影響力的老師,如 Josef Albers 的現代主義教學方法影響,這為他後來鮮明的色彩使用和簡約的線條設計奠定了基礎。

1966年,Craig-Martin 移居英國。他早期的作品受到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的深刻影響,尤其體現在1973年的標誌性作品《An Oak Tree》。這件作品是他的觀念藝術實驗巔峰,僅通過藝術家的宣稱將一杯水轉化為一棵橡樹,挑戰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界限,重新定義了藝術品的本質,並確立了他在觀念藝術界的地位。

Craig-Martin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轉向更具視覺性和繪畫性的作品。他開始專注於將日常物品轉化為鮮豔的圖像,這些作品往往使用清晰的黑色線條勾勒物體,並以明亮的純色填充,將平凡的物件賦予藝術的重量感。這些作品如電扇、鞋子、筆記本電腦和雨傘等,都象徵著現代生活中的日常消費品,並通過藝術的方式被永久定格在色彩斑斕的畫布上。

Craig-Martin 的作品從早期的觀念實驗逐漸演變為對日常物品的簡化與抽象呈現,他利用簡潔的形式來探討日常與藝術、物品與符號之間的關係。在這段時期,他也開始涉足大型雕塑和數位藝術,尤其在晚期,他的創作越來越數位化,作品更具現代感和視覺衝擊力,充分利用了新技術的可能性。

除了他個人的創作實踐,Craig-Martin 自1974年起在 Goldsmiths College 任教,對一代英國當代藝術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是 YBAs 運動的核心推動者之一,曾指導 Damien Hirst 、 Tracey Emin 等人。

2024